慧宇动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多次提到“开放”理念,表明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开放共赢发展,并将在未来5至15年内将对外开放提升至全新水平。全会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那么,如何理解高水平开放这3个“更”?


1


3个“更”的具体内涵


开放是数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密码之一,也是“中国模式”日益成型的重要动力基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放发展”已内化成我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经济社会治理理念的重要基石。顺理成章,五中全会提出了3个“更”。

一是更大范围的开放。经过40多年的不断开放,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东部沿海、中部腹地和西部内陆不同梯次、共同开放的格局,与我国建立经贸与投资合作的国家和地区遍及全球。但不可否认,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省市与外部世界交融的程度并不均衡,外资外企准入的门槛高低不一,本地企业“走出去”、布局全球的水平也不尽相同。为更大程度地激发国内经济发展的潜能,未来的开放还需在空间上下更大功夫,打破沿海与内地的藩篱,让每一块地方都是开放的前沿阵地。
二是更宽领域的开放。新时代要求参与对外开放涵盖经济体系的各大领域,在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各环节,在经贸、投资、金融等各领域,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产业,形成对外开放的覆盖网络。
三是更深层次的开放。未来的开放不仅包括引进来,也包括走出去,是双向的开放。这种开放不仅涉及大幅降低境外商品和服务在中国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关税总水平和消除非关税壁垒,而且涉及深入的要素层面甚至是经济体制层面,以形成多层次的纵深开放。这就要求不仅商品可以自由流动,而且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数字信息等也可自由流转,并在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上作出相应调整。

2


开放成高频用词


通读五中全会公报可以发现,“开放”二字在全篇出现达11次之多。开放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总规划的远景目标、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主要目标、具体任务等内容中。
在公报有关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其中之一就是要“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中,提到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提到要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公报还提到“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以上表述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开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战略中的地位和分量。

3


高水平开放,展露大国自信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经贸、金融与投资的一体化日进千里,开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但当前,逆全球化浪潮迭起,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全球化遭遇不小阻力。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更高水平的开放,坚持开放发展、联动发展和共同发展,不仅是大国担当的体现,也是自信心的展露。
如何推动下一步高水平开放?公报给出了基本路径:对内,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对外,推进双多边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五中全会已擘画好未来开放发展的宏伟蓝图,具有全球视野、敢于在国际市场上拼搏的人才,尤其是伴随高水平对外开放成长的青年一代,将大有可为。


Copyright © 2018 舞阳县育才实验学校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24990号-1

咨询热线(周一至周五9:00~18:00)
188395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