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宇动态

有家长说,语文越来越难了。报了语文课外班,可是上完感觉不到效果,一到考试还是考不出来!也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爱学语文阅读广泛,但为啥一考试就完蛋?

今天的文章,就让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语文的学习技巧!



 



要想语文得高分,家长先学会分析孩子的语文试卷组成结构,倒推孩子要掌握哪些基础本领,再一一帮孩子“逐个突破”。
 
语文试卷的内容一般包括:默写、组词(多音字、形近字等)、课文全文背诵(原文默写)、原文阅读理解(课文阅读理解)、课外阅读理解、写作、附加题
 
所以在语文试卷中要想得高分,保证课文中所有生字词默写和组词要100%正确,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阅读理解能力要强、作文写得还不能差,还有一些比如标点符号、陈述句变一般疑问句等等都要扎扎实实,作文除了结构、语句还要写得漂亮……真是太难了!
 
从基础知识开始,从紧跟老师的教学管理要求开始,一字一词,一句一段,一篇一篇文章的逐个突破,获得高分是有可能的。

01


死记硬背过好识字关 

孩子学语文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识字”,很多家长诟病学校要求学生生字抄写很多遍,课文需要死记硬背,其实,字是语文的基础。字要熟练会写的话,还是需要抄几遍,要听写过关的。
 
所以该背的就得背,小时候你不背,难道等长大了记忆力衰退了再背吗?
 
认字写字,背诵课文这样的任务,说到帮助孩子,能离开多抄多写多背吗?答案显然是不能。
 
听写,写错的订正,多抄几次加强记忆,这并不是什么新招,只是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错,也许舍不得孩子的小手,或者没尽到督促的义务罢了。

0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是没有道理

学语文本身是要下点功夫的,尤其年纪小的时候,要下点功夫、记点东西,背点东西,学点东西。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特别是诗歌、经典古诗词、好的文章段落等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因为节奏感在里面呀。写文章好的孩子,懂得什么样的语言读起来舒服,怎样写可以把其中的音乐感、节奏感把控好,读起来,就很有语感。语感这东西啊,老师很真难教到孩子心里去,要靠孩子自己去读起来,去领悟。
 
总是提醒孩子们要海量阅读。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真的非常重要,许多读到的内容,读一遍,过了就忘。
 
而记起来,在自己的文字里借过来借过去的用,文字就活了,记得越多,用得越活,当你写文章用词的时候,这些东西自己就会跳出来了,这就叫“熟能生巧”


03


背诵很费时,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背诵确实需要花时间,现在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这么多,学校作业一大堆,课外班排得满满的,大人小孩的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不够用!
 
可就是因为节奏快了,学的东西多而杂了,很多家长只重视了“量”,没有关注“质”,没有重视学习内容的落实,学习就“浮在表面”
 
大脑开发,是记忆力先开发,先记很多种东西,记忆力自然就开发好了。孩子小的时候就是要把基础打牢,看起来花了很多时间,节奏比较慢,其实这个“慢”才是真的“快”。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每个孩子的天分不一样,但相同的是,基础是一定要打牢固的。根基不行,后面问题一大堆。


04


背诵与创造力并没有矛盾

记忆力和创造性是没有矛盾的,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才会有创造。
 
写文章也是“创造”,本来没有这篇文章,现在创造出来。你怎么创造出来?
 
因为看得多,记得多,词语掌握多了,脑子里有料,才写得出来,谁创造得好就是因为他积累得多,看别人的观点多了,知识面广了,留在脑海里的存货自然就多。所以文学就是这么回事情——

·首先,是积累、吸收;
·然后,在自己脑子里编辑;
·最后,才是吐出来表达。
 
“吞下去”(大量阅读)之后怎么“吐出来”(写出好作文)呢?
 
很多家长发愁孩子作文没有创意,创意这东西,之所以宝贵,在于“创”。
 
孩子从小看作文选,参考别人的作文怎么写,孩子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也吸收了您的态度观点,于是学会了参考,学会了依赖好词好句,学会了套路。
 
他的思维被放进了框里,被锁链锁住了,还怎么“创”?记忆是一个基础,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记忆力,我们要吸收记忆的是经典和值得记忆的东西,而不是记忆一些条条框框套路性的东西。
 
创造力是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孩子要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其实并不难。有老师带路,多多鼓励孩子去思考,去创新,去突破,孩子就不会总依赖,总抄袭,总畏难。
 

当然最后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阅读。
 
就算孩子的学习时间紧张,阅读依然是要坚持的,这和语文考试得高分密切相关又看起来“貌合神离”,如果技巧使用得当,阅读理解和作文就能得高分。
 
但是除了帮助在考试中得高分,阅读能够开阔孩子的眼界,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不一样的世界,能够帮孩子建立终身学习的态度。
 
热爱不一定能拿高分,用对方式方法才是关键!




Copyright © 2018 舞阳县育才实验学校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24990号-1

咨询热线(周一至周五9:00~18:00)
18839581212